中国古代旌旗还原再现--汉魂全面战争网

[复制链接]
桀骜 发表于 2015-12-6 20: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汉魂游戏工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中国古代旌旗还原再现--汉魂全面战争
转:孔德雨:水浒旌旗文化
旌旗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它伴随着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又进一步融汇了星辰崇拜、神明崇拜、八卦崇拜和五行生克理论,逐步形成了神秘莫测而又色彩斑斓的旌旗文化。
《水浒传》是展示我国古代旌旗文化的典范之作,在第71回中详细描写了忠义堂前的旗帜布置: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二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外设飞龙飞虎旗,飞熊飞豹旗,青龙白虎旗,朱雀玄武旗,黄钺白旄,青幡皂盖,绯缨黑纛。中军器械外,又有四斗五方旗,三才九曜旗,二十八宿旗,六十四卦旗,周天九宫八卦旗,一百二十四面镇天旗。除了忠义堂前出现的这些旌旗以外,其他章节出现的旗帜有:门旗、杂彩旗、引军旗、认旗、号旗、七星号旗、长脚旗、领战绣旗、令字绣旗,还有方腊的龙凤绣旗、辽军的皂雕旗等。
古代旌旗的形状一般有长方形、正方形、条形、矩形、半月形、燕尾形等。有的旗帜带有数量不等的飘带,也有的带有锯齿状的火焰角,还有的带有羽毛或者牦牛尾等装饰物。旗帜颜色五颜六色,旗面绘制的图案有鹰隼、神兽、神人、星相、卦相或者直接写上文字,等等。旌旗一般是平面的,但是也有立体的。如《三才图会》中“旌”的图形就是由八节盖状的物体连缀而成,每节都带有穗状的装饰物,属于这个类型的旌旗有幢和盖等。
梁山山顶写有“替天行道”四个大字的旗帜为什么是杏黄色的呢?因为大宋开国皇帝是“黄袍加身”登上宝座的,因此宋朝尚黄,黄色是受人尊崇的高贵颜色。尽管杏黄有别于龙黄,但毕竟也属于黄色。这面大旗是梁山最重要的旗帜,它旗杆高耸,旗幅宽大,非比寻常。另两面分别写有宋江和卢俊义名号的红色绣旗仅次于杏黄大旗,这种名号旗意在昭示主要头领的江湖声望和威名。
飞龙飞虎旗和飞熊飞豹旗:古人认为龙、虎、熊、豹是凶猛的走兽,如果能够飞上天空,就会更加凶猛无比。于是就把这些猛兽添加翅膀绘制在旗面上,做成飞龙飞虎飞熊飞豹旗,以显示军威,鼓舞士气。
飞熊旗和飞虎旗

青龙白虎旗和朱雀玄武旗:青龙,白虎、朱雀(凤凰)、玄武(神龟)又称四象,是神话中掌管四方的神灵, 也有人称为“四灵”或“四大神兽”。东西南北加上中央,共为五方,与五行木金火水土对应。东方青龙为木,西方白虎为金,南方朱雀为火,北方玄武为水,中央为土。在民俗文化中,四灵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有的资料在四方神兽的中央还有一个神兽叫勾陈,也有的说是腾蛇。勾陈实名麒麟,位居中央。螣蛇多与神龟并称,因此被视为玄武的分身。另有说法指螣蛇是五方神兽的独立一员,“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但是《水浒传》并没有提到中央有无神兽。把想象中的四大神兽按照对应颜色绘在旗面上就是四神旗。四神旗在古代行军布阵中一般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与四大神兽紧密关联的旌旗还有四斗五方旗和二十八宿旗。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四大神兽各管一方,每方有7个星座,4方共28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道教认为每个星座都有一个神将,二十八宿就是28位神将。二十八宿是保护四大神兽的天神,而四大神兽则是保护天地四方的神灵。所以宋以后的斋醮道场,道士作法时,常召请二十八宿神君下凡擒妖伏魔。古代有人绘出了二十八宿星象图,同时也有画家根据想象画出了二十八宿神人图。由于28位星君具有超乎寻常的神力,军队便运用其神人图绘制成旗帜,期望借助神力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绘有神人图的二十八宿旗

四斗五方旗:四斗并不是指旗帜面积大小,而是指四方星宿:东斗四星, 西斗五星, 南斗六星,北斗七星。 东斗主掌纪算保命;西斗主掌纪名护身。南斗称六司星君,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北斗星君听取天下人的功劳过失,并因之决定人的寿数和际遇,是行使莫大权力的神灵。由于北斗星君能够决定人的死期,所以说“南斗主生,北斗主死。”


绘有星象图的旗帜

五方旗也叫五色旗,古代用青、白、赤、黑、黄五色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并且对应木、金、火、水、土五行,按照这五种颜色制作的旗帜就是五方旗,凡大将都有五方旗。中央上位不动,故大将军以黄旗为四旗之主。

五色旗(五方旗)

把四斗星宿和四大神兽对应配合,绘制在本方位颜色的旗帜上就是四斗五方旗。关于四斗五方旗的颜色和旗面绘图,水浒传第76回有过描写:“正南……红旗……,上面金销南斗六星,下绣朱雀之状”, “东……青旗……,上面金销东斗四星,下绣青龙之状”。“西……白旗……,上面金销西斗五星,下绣白虎之状。“后面(北)……尽是黑旗……,上面金销北斗七星,下绣玄武之状。”
三才九曜旗也是一种星宿神旗。三才就是天、地、人。仙居天上,鬼居地府,人居天地之间。得道者可升天为神仙,失道者命尽下地狱为鬼魂。执掌人间得失命运的是九曜星君,所以九曜亦称“九执”。 九曜有:计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阴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太阳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他们主宰人间的吉凶祸福。把以上星君的神人象分别绘在旗帜上就是三才九曜旗。
九宫八卦旗属于卦象旗。古代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形划分为九个等份,称为九宫。每宫按照所处的方位分别为: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是由爻组成的,用“一”代表阳,称为阳爻;用中间断开的“- -”代表阴,称为阴爻。用3个爻组成一个组合,叫做卦象,共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九宫八卦图

八卦各有自己的卦象并按照一定的位置排列,每一卦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是每3爻为一卦,它们互相搭配组合变为6爻一卦,分为上卦和下卦,这样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因此产生了九宫八卦旗和六十四卦旗。这些旌旗的样式一般是将卦象绘制在旗面上,然后根据所列阵形和方位排列使用。

绘有各种卦象图的旗帜

黄钺白旄:钺不是旗帜,而是古代兵器,形状似斧。用铜或者金子制作的钺是黄色的,所以叫黄钺,一般用于仪仗。旄指的是旗杆的头上用旄牛尾作装饰的旗,也可以泛称用动物皮毛、羽毛装饰的贵重旗帜。是军权的象征,一般用以指挥全军。
青幡皂盖:青和皂是颜色。幡是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悬挂的长形旗子。幢也是军队中将领们作为指挥用的军旗,具有统领的意义,亦是王者的仪卫之物。盖是一种伞,是长柄圆顶且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有以遮阳为主的单节伞盖,也有以美观为主的由多节盖状物连缀而构成的伞盖。伞盖有时候和其他幡幢类旗帜一起使用。


旌幡伞盖

绯缨黑纛:纛 是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它一般表示元帅及大本营所在地。绯缨是大旗上深红色飘带或其他条索状装饰物。将帅出征身后跟随行纛,将帅扎营竖立坐纛。明代的坐纛“杆高一丈六尺,旗大一丈,黑绿缎为之,白绫为边,缨头饰以珠络,极其华丽。”《水浒传》描写的帅字行纛是“堆绒绣就真珠圈边,脚缀金铃,顶插雉尾,鹅黄帅字旗”,比普通的旗帜华丽的多。


《武经总要》记载的帅字旗

“认旗”就是将领军旗。旗帜上绣有将领姓氏或者姓名,以便部队辨识,同时也具有显示主将身份和威名的作用。


“没羽箭张清”的认旗

“号旗”就是信号旗,是用来指示传递命令的。但是《水浒传》中有时也把写有将领姓名的认旗也叫号旗。“七星号旗”是把北斗七星图绘在旗面上的旗帜。“门旗”就是用以标志军营门口的旗帜。旗帜也可作为营门或者阵地门的标志。古代军队排兵布阵时,在阵前用旗帜设立阵门,立在门两侧表示阵门的旗帜就叫门旗。军队临时驻地也可以树立旗帜表示营门,也叫旗门。从古代壁画可知,这种作为“门”标志的旗帜一般都比较大。据《四库全书》记载,宋代的门旗上绘制的是神人象,相当于现在的门神。“皂雕旗”就是旗面上绘有鹰隼图样的黑色旗帜,它是猛禽崇拜的象征。“杂彩旗”就是五颜六色的旌旗混杂在一起,没有特定的意义,一般只是虚张声势,彰显部队强大的额外配置。“ 令字绣旗”就是下达作战任务的旗帜。一般是持有令字旗的人才据有传达命令的身份和资格。如《水浒传》第13回 :正南上旗牌官拿着销金“令”字旗,骤马而来,喝道:“奉相公钧旨,教你两个俱各用心。如有亏误处,定行责罚;若是赢时,多有重赏。”“长脚旗”是垂直悬挂的细长型幡类旗帜,一般绘制多种图案或者写有较多文字。“领战绣旗”是引领士兵作战的指挥旗。“龙凤绣旗”是绣有龙凤图案,象征皇帝身份的旌旗。因为方腊自称天子,所以出征仪仗配有龙凤旗。

皂雕旗

利用旌旗彰示政治纲领是《水浒传》一大发明。“替天行道”四个大字醒目地些写在杏黄大旗上,向天下人宣告梁山好汉的行为是代替苍天行使的正义之举。这面大旗不仅高高飘扬在忠义堂前,而且也不只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在排列九宫八卦阵时,中间立著那面“替天行道”杏黄旗,而且“旗杆上拴著四条绒绳,四个长壮军士晃定。”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宋江带领众人进京时,打着“顺天”“护国”两面红旗。表示他们接受招安是顺应天意,目的是保国安民,这完全是政治意图的表达和宣传。把政治思想写在旗帜上昭示天下,这在我国历次农民起义军中并不多见。
传递信息指挥行动是旌旗的基本作用。第13回通过描写校场比武,展示了旌旗传递信息的功能。比武开始前,“将台上坚起一面黄旗来。”说明主将即将到场,比武马上开始。又见将台上竖起一面净平旗来,表示所有人员列队等候,不许随便走动。将台上挥动引军红旗,参赛双方开始擂鼓列队,“军士各执器械在手”,做好一起准备。将台上招动白旗,两阵马军齐齐地都立在面前,各把马勒住,等待开始比赛的命令。将台上挥动青旗,参赛人员到达指定位置,第一局比武开始。将台上又把青旗挥动,新一局比武开始。将台上红旗招动,第一场比赛结束,参赛人员各回本阵门旗背后。将台上又把黄旗招动,又发了一通擂。主持比武的最高主将出场,“教场中谁敢做声,静荡荡的”。再一声锣响,扯起净平白旗,表示全体安静,等待命令。“没一个敢走动胡言说话,静静地立着”。将台上青旗招动,表示新一局比武开始。第59回为了打下华洲城,宋江在河道里截住钦差大臣宿元景,要求借用金铃吊挂,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朱仝把枪上小号旗只一招动”,引出马军来,搭上弓箭,摆列岸上。宿元景仍不答应,“李应把号带枪一招”,水军撑出船来,“把两个虞候攧下水里去”。
旌旗既可以排兵布阵又能够破阵克敌,这是《水浒传》对旌旗作用的挖掘和发挥。《水浒传》中描写了很多古代阵法,这些军阵无一不是以旌旗为主题排列而成的。九宫八卦阵的主题是四斗五方旗和九宫八卦旗。辽国排列的混天象阵是根据道教对苍天的理解和描绘,是以四大神兽旗和二十八宿旗等各种星辰和神仙旗帜为主题排列而成。旌旗在军事上不仅可以列阵,而且还可以破阵。第回九天玄女传授宋江如何攻破混天象阵,以道教五行生克理论,以运用五色旗为主,一举攻克了混天象阵。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专用旌旗。如第69回董平箭壶中插着一面小旗,上写一付对联:“英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第70回梁山将攻打东昌府,派鲁智深押运粮食诱敌出城,每辆运粮车上插一面旗,旗上明写“水浒寨忠义粮”。第61回卢俊义去泰安州要路过梁山泊,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决心,故意做了4面白绢旗插在4辆车子上,旗上分别写着:“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第82回皇帝派宿元景前往梁山泊招安,为了表示重视,除了携带金银绸缎以外,还特地御赐金字招安黄旗一面,这样钦差大臣一路招摇过市则更加体面。第88回皇帝钦差大臣为坚守抗辽前线的宋江等送去军服50万领,动用大车一二百辆,车上插着黄旗,上书“御赐衣袄”。

运粮车子上插的标示旗

旗帜是部队的精神支撑,古人作战时士兵就在自己的旗下冲锋陷阵,战场丢失旗帜就意味着全军覆灭。所以历史上有些治军严明的军事家主张:“凡失旗鼓旌节者,全队斩;或为贼所取者,亦全队斩”。由于旌旗在军队及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逐步产生并不断强化了人们对旌旗的敬畏和崇拜,并由此形成了旌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浒传》第60回晁盖准备去攻打曾头市,出发前突起一阵狂风,把认军旗半腰吹折。众人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劝其另选吉日出征。晁盖不听劝告,坚持出战。结果出师不利,自己也中箭身亡。这虽然是文学作品的虚构故事,但是古人确有出师前以旗进行占卜,作为是凶是吉,能否出征的依据。这种专门用来占卜的旗称为占旗。大军出发前要使用占旗进行占卜,通过观察风向、风速以及占旗旗角的摆动情况,以确定吉凶祸福和是否出兵。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占旗

古人的旌旗崇拜还表现在祭旗仪式上,《水浒传》也多次提到“祭祀旗纛”。祭旗作为一种旌旗文化其目的主要是祈求旗神的保护,达到旗开得胜的目的。先秦时期的战争多有杀戮俘虏的现象,或者为了宣泄对敌人的仇恨,可以把俘虏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但是一般情况下军队出征祭旗是宰杀牛羊做祭品。祭旗还要宣读祭文,昭告神明。同时将出征的目的与意义告知将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其实就是举行誓师大会,进行战前动员和教育。后来除了这种临战前的祭旗活动以外,朝廷还规定了定期祭旗的礼仪制度,一年春秋两次或者每年一次祭旗,这种礼仪就是在和平时期也要如期举行。明代甚至还建起了旗神庙,要定期对旗神行祭祀。清代祭旗礼仪皇帝要戎装佩刀,乘马出宫,率将士行三跪九拜大礼。
(本文插图由王存忠先生提供)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桀骜 发表于 2015-12-6 2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旌旗文化
● 孔德雨

旌旗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它伴随着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又进一步融汇了星辰崇拜、神明崇拜、八卦崇拜和五行生克理论,逐步形成了神秘莫测而又色彩斑斓的旌旗文化。
《水浒传》是展示我国古代旌旗文化的典范之作,在第71回中详细描写了忠义堂前的旗帜布置: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二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外设飞龙飞虎旗,飞熊飞豹旗,青龙白虎旗,朱雀玄武旗,黄钺白旄,青幡皂盖,绯缨黑纛。中军器械外,又有四斗五方旗,三才九曜旗,二十八宿旗,六十四卦旗,周天九宫八卦旗,一百二十四面镇天旗。除了忠义堂前出现的这些旌旗以外,其他章节出现的旗帜有:门旗、杂彩旗、引军旗、认旗、号旗、七星号旗、长脚旗、领战绣旗、令字绣旗,还有方腊的龙凤绣旗、辽军的皂雕旗等。
古代旌旗的形状一般有长方形、正方形、条形、矩形、半月形、燕尾形等。有的旗帜带有数量不等的飘带,也有的带有锯齿状的火焰角,还有的带有羽毛或者牦牛尾等装饰物。旗帜颜色五颜六色,旗面绘制的图案有鹰隼、神兽、神人、星相、卦相或者直接写上文字,等等。旌旗一般是平面的,但是也有立体的。如《三才图会》中“旌”的图形就是由八节盖状的物体连缀而成,每节都带有穗状的装饰物,属于这个类型的旌旗有幢和盖等。
梁山山顶写有“替天行道”四个大字的旗帜为什么是杏黄色的呢?因为大宋开国皇帝是“黄袍加身”登上宝座的,因此宋朝尚黄,黄色是受人尊崇的高贵颜色。尽管杏黄有别于龙黄,但毕竟也属于黄色。这面大旗是梁山最重要的旗帜,它旗杆高耸,旗幅宽大,非比寻常。另两面分别写有宋江和卢俊义名号的红色绣旗仅次于杏黄大旗,这种名号旗意在昭示主要头领的江湖声望和威名。
飞龙飞虎旗和飞熊飞豹旗:古人认为龙、虎、熊、豹是凶猛的走兽,如果能够飞上天空,就会更加凶猛无比。于是就把这些猛兽添加翅膀绘制在旗面上,做成飞龙飞虎飞熊飞豹旗,以显示军威,鼓舞士气。
飞熊旗和飞虎旗

青龙白虎旗和朱雀玄武旗:青龙,白虎、朱雀(凤凰)、玄武(神龟)又称四象,是神话中掌管四方的神灵, 也有人称为“四灵”或“四大神兽”。东西南北加上中央,共为五方,与五行木金火水土对应。东方青龙为木,西方白虎为金,南方朱雀为火,北方玄武为水,中央为土。在民俗文化中,四灵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有的资料在四方神兽的中央还有一个神兽叫勾陈,也有的说是腾蛇。勾陈实名麒麟,位居中央。螣蛇多与神龟并称,因此被视为玄武的分身。另有说法指螣蛇是五方神兽的独立一员,“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但是《水浒传》并没有提到中央有无神兽。把想象中的四大神兽按照对应颜色绘在旗面上就是四神旗。四神旗在古代行军布阵中一般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与四大神兽紧密关联的旌旗还有四斗五方旗和二十八宿旗。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四大神兽各管一方,每方有7个星座,4方共28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道教认为每个星座都有一个神将,二十八宿就是28位神将。二十八宿是保护四大神兽的天神,而四大神兽则是保护天地四方的神灵。所以宋以后的斋醮道场,道士作法时,常召请二十八宿神君下凡擒妖伏魔。古代有人绘出了二十八宿星象图,同时也有画家根据想象画出了二十八宿神人图。由于28位星君具有超乎寻常的神力,军队便运用其神人图绘制成旗帜,期望借助神力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绘有神人图的二十八宿旗

四斗五方旗:四斗并不是指旗帜面积大小,而是指四方星宿:东斗四星, 西斗五星, 南斗六星,北斗七星。 东斗主掌纪算保命;西斗主掌纪名护身。南斗称六司星君,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北斗星君听取天下人的功劳过失,并因之决定人的寿数和际遇,是行使莫大权力的神灵。由于北斗星君能够决定人的死期,所以说“南斗主生,北斗主死。”


绘有星象图的旗帜

五方旗也叫五色旗,古代用青、白、赤、黑、黄五色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并且对应木、金、火、水、土五行,按照这五种颜色制作的旗帜就是五方旗,凡大将都有五方旗。中央上位不动,故大将军以黄旗为四旗之主。

五色旗(五方旗)

把四斗星宿和四大神兽对应配合,绘制在本方位颜色的旗帜上就是四斗五方旗。关于四斗五方旗的颜色和旗面绘图,水浒传第76回有过描写:“正南……红旗……,上面金销南斗六星,下绣朱雀之状”, “东……青旗……,上面金销东斗四星,下绣青龙之状”。“西……白旗……,上面金销西斗五星,下绣白虎之状。“后面(北)……尽是黑旗……,上面金销北斗七星,下绣玄武之状。”
三才九曜旗也是一种星宿神旗。三才就是天、地、人。仙居天上,鬼居地府,人居天地之间。得道者可升天为神仙,失道者命尽下地狱为鬼魂。执掌人间得失命运的是九曜星君,所以九曜亦称“九执”。 九曜有:计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阴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太阳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他们主宰人间的吉凶祸福。把以上星君的神人象分别绘在旗帜上就是三才九曜旗。
九宫八卦旗属于卦象旗。古代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形划分为九个等份,称为九宫。每宫按照所处的方位分别为: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是由爻组成的,用“一”代表阳,称为阳爻;用中间断开的“- -”代表阴,称为阴爻。用3个爻组成一个组合,叫做卦象,共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九宫八卦图

八卦各有自己的卦象并按照一定的位置排列,每一卦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是每3爻为一卦,它们互相搭配组合变为6爻一卦,分为上卦和下卦,这样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因此产生了九宫八卦旗和六十四卦旗。这些旌旗的样式一般是将卦象绘制在旗面上,然后根据所列阵形和方位排列使用。

绘有各种卦象图的旗帜

黄钺白旄:钺不是旗帜,而是古代兵器,形状似斧。用铜或者金子制作的钺是黄色的,所以叫黄钺,一般用于仪仗。旄指的是旗杆的头上用旄牛尾作装饰的旗,也可以泛称用动物皮毛、羽毛装饰的贵重旗帜。是军权的象征,一般用以指挥全军。
青幡皂盖:青和皂是颜色。幡是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悬挂的长形旗子。幢也是军队中将领们作为指挥用的军旗,具有统领的意义,亦是王者的仪卫之物。盖是一种伞,是长柄圆顶且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有以遮阳为主的单节伞盖,也有以美观为主的由多节盖状物连缀而构成的伞盖。伞盖有时候和其他幡幢类旗帜一起使用。


旌幡伞盖

绯缨黑纛:纛 是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它一般表示元帅及大本营所在地。绯缨是大旗上深红色飘带或其他条索状装饰物。将帅出征身后跟随行纛,将帅扎营竖立坐纛。明代的坐纛“杆高一丈六尺,旗大一丈,黑绿缎为之,白绫为边,缨头饰以珠络,极其华丽。”《水浒传》描写的帅字行纛是“堆绒绣就真珠圈边,脚缀金铃,顶插雉尾,鹅黄帅字旗”,比普通的旗帜华丽的多。


《武经总要》记载的帅字旗

“认旗”就是将领军旗。旗帜上绣有将领姓氏或者姓名,以便部队辨识,同时也具有显示主将身份和威名的作用。


“没羽箭张清”的认旗

“号旗”就是信号旗,是用来指示传递命令的。但是《水浒传》中有时也把写有将领姓名的认旗也叫号旗。“七星号旗”是把北斗七星图绘在旗面上的旗帜。“门旗”就是用以标志军营门口的旗帜。旗帜也可作为营门或者阵地门的标志。古代军队排兵布阵时,在阵前用旗帜设立阵门,立在门两侧表示阵门的旗帜就叫门旗。军队临时驻地也可以树立旗帜表示营门,也叫旗门。从古代壁画可知,这种作为“门”标志的旗帜一般都比较大。据《四库全书》记载,宋代的门旗上绘制的是神人象,相当于现在的门神。“皂雕旗”就是旗面上绘有鹰隼图样的黑色旗帜,它是猛禽崇拜的象征。“杂彩旗”就是五颜六色的旌旗混杂在一起,没有特定的意义,一般只是虚张声势,彰显部队强大的额外配置。“ 令字绣旗”就是下达作战任务的旗帜。一般是持有令字旗的人才据有传达命令的身份和资格。如《水浒传》第13回 :正南上旗牌官拿着销金“令”字旗,骤马而来,喝道:“奉相公钧旨,教你两个俱各用心。如有亏误处,定行责罚;若是赢时,多有重赏。”“长脚旗”是垂直悬挂的细长型幡类旗帜,一般绘制多种图案或者写有较多文字。“领战绣旗”是引领士兵作战的指挥旗。“龙凤绣旗”是绣有龙凤图案,象征皇帝身份的旌旗。因为方腊自称天子,所以出征仪仗配有龙凤旗。

皂雕旗

利用旌旗彰示政治纲领是《水浒传》一大发明。“替天行道”四个大字醒目地些写在杏黄大旗上,向天下人宣告梁山好汉的行为是代替苍天行使的正义之举。这面大旗不仅高高飘扬在忠义堂前,而且也不只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在排列九宫八卦阵时,中间立著那面“替天行道”杏黄旗,而且“旗杆上拴著四条绒绳,四个长壮军士晃定。”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宋江带领众人进京时,打着“顺天”“护国”两面红旗。表示他们接受招安是顺应天意,目的是保国安民,这完全是政治意图的表达和宣传。把政治思想写在旗帜上昭示天下,这在我国历次农民起义军中并不多见。
传递信息指挥行动是旌旗的基本作用。第13回通过描写校场比武,展示了旌旗传递信息的功能。比武开始前,“将台上坚起一面黄旗来。”说明主将即将到场,比武马上开始。又见将台上竖起一面净平旗来,表示所有人员列队等候,不许随便走动。将台上挥动引军红旗,参赛双方开始擂鼓列队,“军士各执器械在手”,做好一起准备。将台上招动白旗,两阵马军齐齐地都立在面前,各把马勒住,等待开始比赛的命令。将台上挥动青旗,参赛人员到达指定位置,第一局比武开始。将台上又把青旗挥动,新一局比武开始。将台上红旗招动,第一场比赛结束,参赛人员各回本阵门旗背后。将台上又把黄旗招动,又发了一通擂。主持比武的最高主将出场,“教场中谁敢做声,静荡荡的”。再一声锣响,扯起净平白旗,表示全体安静,等待命令。“没一个敢走动胡言说话,静静地立着”。将台上青旗招动,表示新一局比武开始。第59回为了打下华洲城,宋江在河道里截住钦差大臣宿元景,要求借用金铃吊挂,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朱仝把枪上小号旗只一招动”,引出马军来,搭上弓箭,摆列岸上。宿元景仍不答应,“李应把号带枪一招”,水军撑出船来,“把两个虞候攧下水里去”。
旌旗既可以排兵布阵又能够破阵克敌,这是《水浒传》对旌旗作用的挖掘和发挥。《水浒传》中描写了很多古代阵法,这些军阵无一不是以旌旗为主题排列而成的。九宫八卦阵的主题是四斗五方旗和九宫八卦旗。辽国排列的混天象阵是根据道教对苍天的理解和描绘,是以四大神兽旗和二十八宿旗等各种星辰和神仙旗帜为主题排列而成。旌旗在军事上不仅可以列阵,而且还可以破阵。第回九天玄女传授宋江如何攻破混天象阵,以道教五行生克理论,以运用五色旗为主,一举攻克了混天象阵。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专用旌旗。如第69回董平箭壶中插着一面小旗,上写一付对联:“英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第70回梁山将攻打东昌府,派鲁智深押运粮食诱敌出城,每辆运粮车上插一面旗,旗上明写“水浒寨忠义粮”。第61回卢俊义去泰安州要路过梁山泊,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决心,故意做了4面白绢旗插在4辆车子上,旗上分别写着:“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第82回皇帝派宿元景前往梁山泊招安,为了表示重视,除了携带金银绸缎以外,还特地御赐金字招安黄旗一面,这样钦差大臣一路招摇过市则更加体面。第88回皇帝钦差大臣为坚守抗辽前线的宋江等送去军服50万领,动用大车一二百辆,车上插着黄旗,上书“御赐衣袄”。

运粮车子上插的标示旗

旗帜是部队的精神支撑,古人作战时士兵就在自己的旗下冲锋陷阵,战场丢失旗帜就意味着全军覆灭。所以历史上有些治军严明的军事家主张:“凡失旗鼓旌节者,全队斩;或为贼所取者,亦全队斩”。由于旌旗在军队及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逐步产生并不断强化了人们对旌旗的敬畏和崇拜,并由此形成了旌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浒传》第60回晁盖准备去攻打曾头市,出发前突起一阵狂风,把认军旗半腰吹折。众人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劝其另选吉日出征。晁盖不听劝告,坚持出战。结果出师不利,自己也中箭身亡。这虽然是文学作品的虚构故事,但是古人确有出师前以旗进行占卜,作为是凶是吉,能否出征的依据。这种专门用来占卜的旗称为占旗。大军出发前要使用占旗进行占卜,通过观察风向、风速以及占旗旗角的摆动情况,以确定吉凶祸福和是否出兵。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占旗

古人的旌旗崇拜还表现在祭旗仪式上,《水浒传》也多次提到“祭祀旗纛”。祭旗作为一种旌旗文化其目的主要是祈求旗神的保护,达到旗开得胜的目的。先秦时期的战争多有杀戮俘虏的现象,或者为了宣泄对敌人的仇恨,可以把俘虏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但是一般情况下军队出征祭旗是宰杀牛羊做祭品。祭旗还要宣读祭文,昭告神明。同时将出征的目的与意义告知将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其实就是举行誓师大会,进行战前动员和教育。后来除了这种临战前的祭旗活动以外,朝廷还规定了定期祭旗的礼仪制度,一年春秋两次或者每年一次祭旗,这种礼仪就是在和平时期也要如期举行。明代甚至还建起了旗神庙,要定期对旗神行祭祀。清代祭旗礼仪皇帝要戎装佩刀,乘马出宫,率将士行三跪九拜大礼。
(本文插图由王存忠先生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0粉丝

64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论坛大神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游戏社区

官方微信

官方支付宝

售后时间:

13:00-23:00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银翔路655号B区1068室

运营中心:成都市锦江区东华正街42号

邮编:610066 Email:395137554@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魂王爵会员站  Powered by©Hanhuns  技术支持:汉魂网络